百宝箱

大学生,别再谋杀自己了

 据悉,就在几天前,一对中国传媒大学的情侣跳楼自杀了。几乎是同期,一名北京理工大学大四的学生也自杀了。再往前,几乎每个月都有从各地传来的大学生自杀新闻。有的因为成绩不佳,有的因为失恋,有的因为找不到工作,还有的因为对现实失望……而无论出于什么原因,他们把自己杀死了。

  网上有人呼吁要改革教育体制,并针对高校管理和教育内容进行调整。还有人说高校的心理咨询师太少,还有人说现在学生的心理素质太差,还有人说现实对大学生的压力太大……总之,都在围着棺材总结死因——大家都在以不同的方式痛心疾首,怕这些少男少女的精英们哪天因为什么事想不开再自寻短见。

  可这到底是为什么呢?这些孩子都怎么了?就像事先商量好似的,不信你草草从网上搜一下,他们就跟下饺子似的,真有点儿前仆后继的意思。是谁得罪他们了,是什么压力足以让他们非选择这条黄泉路不可呢?

  在此,我不想只就事论事地分析他们自杀的原因,一来太残酷,二来,我想通过一些咨询案例来提醒大家,看看地震发生前有什么征兆,而尽量做到防患于未然。

  一、父母不和导致孩子失去安全感

  一次,我为一个即将考入大学的高三学生做心理减压,他坦言没有学习动力,虽然他的成绩足以把他送进一流院校。我问他为什么,他说他感觉上大学没什么意思,好象都在应付,就算考上了,毕业后也没什么出路……看得出,他不仅厌学,而且有点儿厌世。于是我把他的父母请来交流,希望从家庭关系上找到答案。

  谈了近半小时,我想我已经知道原因了。这对父母明显表现出对孩子现状的焦虑,他们那种焦虑中带着无奈与渴望,看得出,他们特别希望孩子能够振奋起来,打起精神好好读书。他们说,他们不想只得到孩子的文凭而失去孩子的欢乐。可我也发现,这对父母在表达时明显地貌合神离,在交谈时,他们并不默契,各说各的,彼此好象就跟客人似地没有交叉。如果他们有交流,就会有意见不统一或一言堂现象,可是,他们就像是在开会,父亲表达完,母亲再说,母亲说完后,父亲补充。

  我反问他们,“你们的夫妻关系如何?”

  二人听到这句话,同时低下了头。可一旁的儿子却把头扭向一边,翻着白眼儿,看得出,他的情绪出被这句问话调动了起来。

  据了解,父母都曾经是高才生,父亲在公司是部门主任,母亲在单位是处级干部,忙,是他们共同的特质。也因为忙而顾不上家庭,彼此推诿责任,也各不相让,当然,他们也顾不上孩子。当初,孩子用成绩好来取悦父母,本以为“我像你们一样就可以得到关注”,可谁想到,优秀的成绩并没有让父母开心,反而对他更加放心,一放心,就更不顾家了。所以,“上了大学可能就会导致家庭破裂”成为孩子的预测,是呀,在他眼皮底下,父母尚且行同陌路,那么一旦他上大学住宿,和毕业后去工作,父母就更能腾出工夫来“折腾”了。所以,孩子对家不放心,就宁肯放弃学业来看着他们,其目的是维护家庭完整。

  心理学上有一个定论:在尚未独立前,孩子的家庭观念远远超过一切。因为他还需要家庭供给生活来源,一旦家庭破裂,对他来说就意味着失去了生活保障。而还有什么事比丧失安全感更可怕呢?这就好比出门作战的士兵,如果大本营的粮草被劫、被烧,还有谁会恋战呢?

  我告诉他们,为了孩子,你们必须尽快成熟,彼此真正沟通,为孩子咨询,其实是要解决你们的夫妻关系问题,因为这才是症结所在。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,孩子表表现出来的问题,一般都是家长的问题,而如果只在孩子的表面问题上作文章,即使他真的步入大学,那么他那颗不安的心,也有可能让他内耗生命。

  据了解,有些自杀的大学生同样在高中时表现为上述孩子的心态,并具有同他一样的家庭经验,这不能不为一些忽视家庭的父母敲起警钟。

  二、期望值过高让孩子感觉走投无路

  一个大二的男生来咨询,说在大学没意思,成天只想一个人呆着,同学找他出去,他也不愿见人,甚至连谈个恋爱的想法都没有。从他的父母那里得知,这个孩子经常一个人在河边溜达,还尽写一些沮丧、愤世的诗歌,看得出,他消极悲观,并具有一种程度的心理问题。

  我问这个男生,“过去上中学时,父母是怎样要求你的?”

  “还不是跟别人一样,总说什么上了大学就进了保险箱,没有大学文凭就会被社会瞧不起,还说什么我们家祖坟上都会冒青烟,死去的爷爷也能闭上眼睛了。总之,我在为他们完成任务,现在好了,任务完成了,他们该放过我了吧?”

  “你认为你是在为他们上大学吗?”我问。

  “差不多吧,反正志愿也不是我自己选的,从小到大,我都听他们的,我觉得我从来没自己作过主,不知不觉就被他们推进大学校门了,但进来后我才发现,这里并不像他们说的那么风光,我的许多同学也是这样,我们都感觉没什么意思。”

  我问他:“你说,如果把人的出生作为起点,那么终点是哪里?”

  他很聪明,快速回答:“是坟墓。”

  “对!”我说,“那么你的终点是哪里?”

  他想了想,“我觉得也应该是坟墓呀,任何人都应该一样的。”

  我转向他的父母,“如果你们总在他耳边念叨什么‘上大学就进了保险箱,就成功了,就完成任务了,就给祖宗争光了’之类的话,就等于暗示他‘上了大学就到头了’,而他刚才说了,到头是坟墓,你们说,他的面前还有什么前途可言,他当然走投无路了。”

  父母面面相觑,父亲不服气地说:“哦,我们说什么就是什么呀,那不是想让他争口气吗?再说,他这么大了,一点儿自主性都没有吗?”

  “对于一个孩子来说,如果从小就总听到父母这种暗示,他怎么可能有自主性呢?如果他自主性强,就不是你们的孩子了,他必须依靠你们生存,所以,‘只有听父母的话才能生存’成为他的生存观念,他听了,就这么做了,可你们少说了一句话呀!”

  “少说了哪句话?”母亲焦急地问。

热门推荐